“责任分散”效应点醒父母:家里只有一个娃晚年往往过得更幸福

在生儿育女的问题上,大众的观念都是一家最好有两个孩子,要能能凑一个“好”字那就更圆满了,不仅有陪伴还能分担养老压力。

但二胎开放之后持续走低的生育率却告诉大家,这种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反而过得更好。

而另一个冰冰选择了条件不错,但家里几个哥哥姐姐的家庭。原先大家都认为嫁人肯定得选择条件好的啊,这冰冰以后肯定是能享福的。

但想到的是这么些年过去了,青葱少女熬成娃他妈,二人的生活也完全变了样。冰冰虽然嫁的条件比较好,但家里哥嫂差杂太多,婆婆也偏心,娃没人带不说,自己更是每天都在受委屈;

而反观彤彤,家里只有她一个儿媳妇,不仅婆媳关系融洽,孩子还有人带,现在自己还进修去了,看着就是一时尚辣妈。

所以每次聚会的时候,冰冰都要大吐苦水,遇到还没出嫁的小姑娘就要去劝告别人还是嫁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最好。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责任效应”,也就是说当人们在有选择余地的时候,往往会认为会有其他人去做这件事情,也就是就算自己不行动,别人也会站出来。

延伸到家庭中,就变成了有这么多子女在,为什么自己要去行动呢?而子女和其伴侣都会出现各种摩擦与矛盾,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多,而不能像独生子家庭那样责无旁贷地给老人养老。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现在最累的一群人是80后,因为他们人到中年之后,压力剧增,上有老小有小,本来就是很有压力的事情,如果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那就更累了。

而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更加从容,父母的一切将来都是留给你的,也不会有什么濒临矛盾,并且在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也会全身心的帮助带娃,减轻了子女的压力。

独生子女家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将来养老的问题,但实际上一个孩子不仅小时候幸福,虽然到了中年父母老去,孩子压力骤然变大,但是思想状态却是最好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在将人的一生分为8个心理阶段之后发现,25-50岁才是生育和自我专注产生问题最多的时刻,但现实中更多的却是家庭冲突矛盾带来的压力。

独生子女家庭可以凭借《独生子女光荣证》按月或者按年领取这项奖励,根据地区之间有所差异,约在2000左右,一直到孩子18岁。《独生子女名望证》还可以每月领取10元的嘉奖。

农村家庭的独生子女,可以在高考后每年申请1000-3000元的教育补助,并且部分地区依旧存在独生子女加分的政策。

如果独生子女意外离世,那么国家会采取每月约340左右的抚恤金帮助养老,意外伤残的则在300元每月,也有地方政府是在其父母60岁之后一次性补贴5000元。

不过这些福利领取都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父母双方必须是农村户口、家中只有一个子女、符合计划生育相关规定、有《独生子女光荣证》、父母年龄达到60岁。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